FastDFS 介绍
FastDFS是一个轻量级的开源分布式文件系统FastDFS主要解决了大容量的文件存储和高并发访问的问题,文件存取时实现了负载均衡
FastDFS实现了软件方式的RAID,可以使用廉价的IDE硬盘进行存储
支持存储服务器在线扩容
支持相同内容的文件只保存一份,节约磁盘空间
FastDFS只能通过Client API访问,不支持POSIX访问方式
FastDFS特别适合大中型网站使用,用来存储资源文件(如:图片、文档、音频、视频等等)
要显示 IP 路由表的完整内容,请键入:
route print
要显示 IP 路由表中以 10. 开始的路由,请键入:
route print 10.*
要添加默认网关地址为 192.168.12.1 的默认路由,请键入:
route add 0.0.0.0 mask 0.0.0.0 192.168.12.1
要添加目标为 10.41.0.0,子网掩码为 255.255.0.0,下一个跃点地址为 10.27.0.1 的路由,请键入:
route add 10.41.0.0 mask 255.255.0.0 10.27.0.1
要添加目标为 10.41.0.0,子网掩码为 255.255.0.0,下一个跃点地址为 10.27.0.1 的永久路由,请键入:
route -p add 10.41.0.0 mask 255.255.0.0 10.27.0.1
要删除目标为 10.41.0.0,子网掩码为 255.255.0.0 的路由,请键入:
route delete 10.41.0.0 mask 255.255.0.0
要删除 IP 路由表中以 10. 开始的所有路由,请键入:
route delete 10.*
要将目标为 10.41.0.0,子网掩码为 255.255.0.0 的路由的下一个跃点地址由 10.27.0.1 更改为 10.27.0.25,请键入:
route change 10.41.0.0 mask 255.255.0.0 10.27.0.25
时间:2007-11-15 20:01:49 来源:blog.s135.com 作者:张宴
CGI的工作原理CGI(Common Gateway Interface)是外部应用程序与Web服务器交互的一个标准接口。CGI应用程序可以完成客户端与服务器的交互操作,它打破了服务器软件的局限性,允许用户根据需要采用各种语言去实现无法用HTTP、HTML实现的功能,给WWW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应用空间。例如,一个能够访问外部数据库的CGI程序可以使客户端用户通过Web服务器进行数据库的查询。同时,CGI也为如何在不同的平台之间进行沟通提供了范例。CGI工作的主要流程是:1.一个用户请求激活一个CGI应用程序;2.CGI应用程序将交互主页中用户输入的信息提取出来;3.将用户输入的信息传给服务器主机应用程序(如数据库查询);4.将服务器处理结果通过HTML文件返回给用户;5.CGI进程结束。 CGI程序的工作原理是:客户端的Web浏览器浏览到某个主页后,利用一定的方式提交数据,并通过HTTP协议向Web服务器发出请求,服务器端的HTTP Daemon(守护进程)将描述的主页信息通过标准输入stdin和环境变量(environment variable)传递给主页指定的CGI程序,并启动此应用程序进行处理(包括对数据库的处理),处理结果通过标准输出stdout返回给HTTP Daemon守护进程,再由HTTP Daemon进程通过HTTP协议返回给客户端的浏览器,由浏览器负责解释执行,将最终的结果显示给用户。 服务器使用环境变量(执行CGI程序时的设置)传输有关的请求信息到CGI程序,这些环境变量包括服务器的名字、CGI和服务器使用协议的版本号、客户端的IP地址和域名地址、客户端的请求方式、请求内容及编码方式、访问信息的合法性以及用户的输入信息等。 CGI程序一般是可执行程序。编译好的CGI程序一般要集中放在一个目录下。具体存放的位置随操作系统的不同而不同(而且可以由用户自己根据情况进行配置),例如UNIX系统下的WWW服务器中一般放在cgi-bin子目录下,而在Windows操作系统下以Webstar或Website作WWW服务器,CGI程序都放在cgi-win下。不过,CGI程序的执行一般有两种调用方式:一是通过URL直接调用,如:"http://202.205.240.63/cgi-bin/test.cgi",在浏览器的URL栏里直接写入上述地址就可以调用该程序;另一种方式,也是主要的方式,是通过交互式主页中的FORM栏调用,通常都是用户在填完一张输入信息主页后按"确认"按钮启动CGI程序。主页的交互一般都是这样调用CGI来完成的。 CGI的跨平台性能极佳,几乎可以在任何操作系统上实现,如DOS、Windows、UNIX、OS/2、Macintosh等。实现CGI的编程语言也有很多选择,常用的有Perl、C/C++、VisualBasic等。CGI的应用程序一般都是一个独立的可执行程序,与Web服务器各自占据着不同的进程,而且一般一个CGI程序只能处理一个用户请求。CGI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:每当有一个用户请求,就会激活一个CGI进程,当用户请求数量非常多时,大量的CGI程序就会大量挤占系统的资源,如内存、CPU时间等,造成CGI运行效率低下。 正因为如此,Web服务器开发商又开发出了专用的API,它是驻留在Web服务器上的原始代码,可以像CGI那样扩展Web服务器的功能,同时又比CGI占用的资源少。但开发API应用程序比开发CGI应用程序更复杂,需要较多的编程技巧,如多线程、同步运行机制、直接的协议编程和容错处理等。 cfengine的介绍和配置fengine是一个功能强大的自动化系统管理工具,它可以保证你的系统总是维持你所希望的那个状态。也就是说有黑客进来了修改了某个重要的配置文件的内容或者权限,也会被cfengine自动修复!它是一个很好的配置管理工具,比如现在有这样一个需求,你需要临时修改一下200多台服务器的一个配置参数,或者删掉某个权限,停掉某个服务等等,一般的我们只能不厌其烦的登录到服务器上去完成这个操作,但有了cfengine这个工具后,一个命令就可以搞定了,是不是很牛X? cfengine大概的功能有: ·检查和配置网络接口 ·编辑系统和用户的文本文件 ·维护符号链接 ·检查和设置文件的权限 ·删除垃圾文件 ·检查重要文件和文件系统的存在 ·控制用户脚本和shell命令的执行 ·基于类的判定结构 ·进程管理 Cfengine是一个用于设置和维护计算机系统的工具,包含了以下几个组件: ·cfagent 自动配置代理(必须),其配置文件为cfupdate.conf和 cfagent.conf ·cfservd 文件服务和远程激活服务(推荐),其配置文件为cfservd.conf ·cfexecd 计划和报告服务(建议) ·cfenvd 异常检测服务(强烈建议) ·cfrun 远程激活cfagent的方法(需要的时候用这个),其配置文件为cfrun.hosts ·cfshow 检查有帮助的数据库的内容的方法(辅助) ·cfenvgraph 异常检测服务cfenvd的附属工具(辅助) ·cfkey 密匙生成工具(每台主机运行一次)。 cfengine常用的工作方式:(服务器激活方式) 这是一种集中控制的方式,这种工作方式是由服务器运行cfrun连接远程客户端的cfservd,激活远程主机的cfagent程序,例如现在有个配置需要立刻更改,有了cfrun就可以在中央机上对所有的客户发出指令让他们立即运行cfagent。 1)服务器上运行cfrun,cfrun会根据cfrun.hosts中的主机列表来连接到某个客户机的cfservd程序 2)客户机上cfservd调用本机的cfagent程序 3)客户机上cfagent程序执行update.conf,连接到中央机的cfservd复制下载策略文件cfagent.conf 4)客户机下载成功后执行最新版本的策略文件,不成功就执行旧版本的. 注:update.conf的内容一般为一些非常简单的固定操作:下载策略文件,清理日志,重启服务,基本上这个文件创建好了之后就不会更改了.在下载策略文件的时候如果下载成功,会将原策略文件改名,加上.cfsaved后缀 如何使用yum下载一个rpm包1. 首选要安装 yum-downloadonly# yum install -y yum-downloadonly.noarch 2. 下载一个rpm包而不安装 # yum install test.rpm -y --downloadonly //这样虽然下载了,但是并没有保存到我们想要的目录下,那么如何指定目录呢,请看3 3. 下载到指定目录 # yum install test.rpm -y --downloadonly --downloaddir=/usr/local/src Linux与Windows文本格式之间的转换在Linux中,文本文件用"\n"表示回车换行,而Windows用"\r\n"表示回车换行。所以在Linux中使用Windows的文本文件常常会出现错误因为装了双系统,所以有时一些文件在两个系统之间共享,不过之前一直没有很在意这个问题.在windows系统中用Word或者Notepad++打开文件,在linux系统中一直用的是vim编辑器,不过昨天在命令行界面就只能用vi了..郁闷!! 中文支持都是个头痛的问题,在windows编辑过的文本文件每行末尾都会以^M以结尾... Linux提供了两种文本格式相互转化的命令:dos2unix和unix2dos,dos2unix把"\r\n"转化成"\n",unix2dos把"\n"转化成"\r\n"。 在CentOS/Redhat linux下,这两个命令默认都是安装的,如果没有,请使用 yum install dos2unix unix2dos 安装即可 unix 转换成 windows: unix2dos filename windows 转换成 unix dos2unix filename 在linux下如何增大swap空间# dd if=/dev/zero of=/.swapf bs=1024 count=102400 #bs默认为512,count默认单位是KB;# mkswap /.swapf # swapon /.swapf # swapon -s #显示swap挂载情况; 编辑/etc/fstab: /.swapf swap swap defaults 0 0 如果有剩余空间的话,就更简单了: 比如,已经划分/dev/sda7为512M # mkswap /dev/sda7 # swapon /dev/sda7 编辑/etc/fstab: /dev/sda7 swap swap defaults 0 0 让wordpress tag 字体大小一致1.打开wp-includes/category-template.php;2.找到function wp_tag_cloud ( $args = ” ); 3.修改。 参数说明:smallest是最小字号,largest是最大字号,两个数字设置成一样标签字号就大小一致了。unit是单位,number是显示数量,orderby是排序依据,orderby设置为name是按名称排序,设置为count是按使用频率排序。order后面的参数,ASC是指升序排列,若DESC则是指降序排列。 什么是etag工作原理及配置Etag 是URL的Entity Tag,用于标示URL对象是否改变,区分不同语言和Session等等。具体内部含义是使服务器控制的,就像Cookie那样。HTTP协议规格说明定义ETag为“被请求变量的实体值” 。另一种说法是,ETag是一个可以与Web资源关联的记号(token)。典型的Web资源可以一个Web页,但也可能是JSON或XML文档。服务器单独负责判断记号是什么及其含义,并在HTTP响应头中将其传送到客户端。 Etag在HTTP1.1中有介绍,主要的作用就是在(css file, image, javascript file)文件后面添加一个唯一的参数(相当于查询参数字符串),Etag有服务器端生成,并且随着文件的改变而改变,这样浏览器端就会只重新请求获取 Etag发生变化的文件,减少浏览器端数据的流量,加快浏览器的反应速度,重要的是减轻服务器端的压力,所以服务器端Etag的实现就比较重要了。 现在我们有个问题为什么要使用Etag呢? Etag主要为了解决Last-Modified无法解决的一些问题.他能比Last_Modified更加精确的知道文件是否被修改过.如果有个 文件修改非常频繁,比如在秒以下的时间内进行修改,比如1秒内修改了10次,If-Modified-Since能检查只能秒级的修改,所以这种修改无法 判断.原因是UNIX记录MTIME只能精确到秒.所以我们选择生成Etag,因为Etag可以综合Inode,MTime和Size,可以避免这个问题. |